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zhxi1962博客

写几首闲诗,趸几篇好文,愿和您在心灵的天空翱翔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触目菩提 一切现成  

2016-04-26 13:40:29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触目菩提 一切现成.jpg

佛法中把世界万物分称为“有情”与“无情”。佛法要“普渡一切有情”。“有情”,指人类和一切动物。惠能大师说,一切有情皆有佛性,无情无佛性。后来在禅宗发展过程中,又把此佛性的范围扩大到包括“无情”在内的世间一切事物。认为不光“有情”可宣讲、听闻佛法,“无情”也可宣讲、听闻佛法。《五灯会元》中便记载了历代许多禅师对此佛理的参悟过程。其中有一则讲到,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洞山良价(音介)禅师曾向云岩昙晟禅师问求:“无情说法,何人得闻?”云岩曰: “无情得闻。”洞山不解, 问:“和尚闻否?”云岩曰:“我若闻,汝即不闻吾说法也。”洞山又问:“我为什么不闻?”云岩竖起手中拂子曰:“还闻吗?”洞山曰:“不闻。”云岩曰:“我说法,你尚且不闻,岂况无情说法乎!”法也是一种“空相”,外界的一种手段罢了,是谁宣说的又有什么关系呢?洞山若有所悟,又问:“无情说法,该何教典?”——看来洞山良价是个读书人出身,处处要有经典作依据。云岩回答他说:“岂不见《弥陀经》云:水鸟树林,悉皆念佛念法。”洞山于是作了一偈表明此理。
       也大奇,也大奇,无情说法不思议。若将耳听终难会,眼处闻声方得知。
       神宗元丰七年(1084年),苏东坡奉命离开贬谪四载的黄州,赴汝州就任。途中经过庐山,在东林寺拜访了友人常总禅师。二人彻夜长谈,说起了上面这个公案。东坡颇有所悟,于是也作了一首偈子:
       溪声便是广长舌,山色岂非清净身。
       夜来八万四千偈,他日如何举似人?

       “广长舌”,是佛经中所说的佛化身的三十二种庄严相之一。“广长舌”柔软细薄,伸出来可覆盖整个面部,是佛善于说法的象征。“清净身”是指清净法身。佛法中有法身、报身、应身(或化身)“三身”之说。报身是经过艰苦修行而得到的佛果之身,“光明身”。应身是佛为普渡众生的变现之身。法身指佛因积聚功德和觉悟而成就的佛体。小乘佛教认为佛陀只有释迦牟尼一位,说佛的法身有“三十二相”“八十种好”等神通。大乘佛教认为西天有无数亿佛,对法身的理解更偏重于精神的层面,认为法身佛是佛法的人格化,也可以指众生先天具有的佛性。东坡在这首诗中说,山间淙淙的溪水,都是在宣讲着微妙的佛法;眼前连绵的青山,都是佛的智慧慈悲的显露。一夜之间,流水说出了无限多的偈子,我这凡人之舌,怎能把它们全部宣示于众呢?
        青原惟信禅师说自己的禅境经过了三个阶段,未参禅时,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。“及至后来亲见知识,有个人处,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。”这首偈子说明东坡也是得了“人处”了。
     《肇论》言:“法身无象,应物而形;般若无知,对缘而照。”佛法本来为无,要靠自心去领会。尘俗中人,对山水熟视无睹置若罔闻。而看淡一切的禅者,却能够经细细品味凡常的生活,从山水景物中体会到外境的因缘变化,以及自身的清明之心。山不复只是山,水也不复只是水。“青青翠竹,尽是法身。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。”“夹路桃花风雨后,马蹄无处避残红。”桃花是万物,马蹄是自心。以空灵不执的禅心去看世界,处处有佛理,触目皆菩提。
       后世的一些禅师,认为东坡说的还不够。有人说:“便是”、“岂非”、“夜来”、“他日”八字多余,最好删掉。又有人说:“广长舌”、“清净身”也多余,只要“溪声”、“山色”就可以了。更有人说:“溪声”、“山色”也部多余,“若是老僧我的话,只要嗯哼的一声就可以了。”为什么?因为山色、溪声,都是禅者的心领神会。既然一切都在心意之间,那么就可以“欲辩已忘言”,什么也不用说。
        青原禅师的第三个修行境界是“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”,也就是对山水所传达的佛理也不执着了。以这个标准来看,东坡的这首偈子还有一些不足之处。有禅师便批评说:
       东坡居士太饶舌,声色关中欲透身。
       溪若是声山是色,无山无水好愁人。

       山水是佛法,但如果太过拘泥于此,眼中看到的又都是“法”,也还是枯燥无味,俗不可耐。因此还需“随说随扫”,进一步“,晤空”。(文/师雅惠)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36)| 评论(1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